「古代历史事件」古代历史事件藏在木马里攻击
古代历史事件
古代历史事件藏在木马里攻击
古代历史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夏朝的话,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少康中兴 商朝:盘庚迁殷,伊尹放太甲,武王伐纣西周:武王置三监,分诸侯;昭王丧六师于汉;厉王暴虐,国人相叛,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幽王烽火戏诸侯东周:东周时候大事件基本上和东周朝廷没关系,什么长勺之战,勾践灭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完璧归赵,长平之战等。秦朝: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万里长城,陈胜吴广起义,楚汉(刘邦项羽)争霸西汉:早期是刘邦卸磨杀驴,拔屌无情,然后文景之治,王莽篡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张骞使西域,丝绸之路东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班超出使大秦,张道陵创五斗米教,蔡伦造纸,党锢之祸,黄巾起义,然后就是一片三国的故事,太多不写了。 好了,这些都是距今1800年以上的事,算得上是古代朝代了吧
你好 历史大事记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奴隶社会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封建社会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 东汉建立73年 班超出使西域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 官渡之战208年 赤壁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 魏国建立221年 蜀国建立222年 吴国建立263年 魏灭蜀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 西晋灭吴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 东晋建立383年 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年)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唐(618年到907年)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780年 实行两税法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 北宋建立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 王安石变法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 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27年 蒙古灭西夏1234年 蒙古灭金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 元灭南宋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1644年 清军入关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96年 昭莫多战役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谢谢 望采纳

夏朝的话,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少康中兴 商朝:盘庚迁殷,伊尹放太甲,武王伐纣西周:武王置三监,分诸侯;昭王丧六师于汉;厉王暴虐,国人相叛,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幽王烽火戏诸侯东周:东周时候大事件基本上和东周朝廷没关系,什么长勺之战,勾践灭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完璧归赵,长平之战等。秦朝: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万里长城,陈胜吴广起义,楚汉(刘邦项羽)争霸西汉:早期是刘邦卸磨杀驴,拔屌无情,然后文景之治,王莽篡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张骞使西域,丝绸之路东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班超出使大秦,张道陵创五斗米教,蔡伦造纸,党锢之祸,黄巾起义,然后就是一片三国的故事,太多不写了。 好了,这些都是距今1800年以上的事,算得上是古代朝代了吧
你好 历史大事记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奴隶社会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封建社会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 东汉建立73年 班超出使西域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 官渡之战208年 赤壁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 魏国建立221年 蜀国建立222年 吴国建立263年 魏灭蜀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 西晋灭吴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 东晋建立383年 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年)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唐(618年到907年)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780年 实行两税法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 北宋建立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 王安石变法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 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27年 蒙古灭西夏1234年 蒙古灭金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 元灭南宋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1644年 清军入关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96年 昭莫多战役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谢谢 望采纳
你好 历史大事记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奴隶社会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封建社会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 东汉建立73年 班超出使西域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 官渡之战208年 赤壁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 魏国建立221年 蜀国建立222年 吴国建立263年 魏灭蜀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 西晋灭吴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 东晋建立383年 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年)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唐(618年到907年)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780年 实行两税法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 北宋建立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 王安石变法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 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27年 蒙古灭西夏1234年 蒙古灭金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 元灭南宋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1644年 清军入关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96年 昭莫多战役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谢谢 望采纳

中国古代历史有哪些大事件?1、涂山之会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又继续征伐三苗。他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权,取得了“夏后”的地位。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战败了。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2、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3、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4、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5、靖康之变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涂山之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巨鹿之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出使西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起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靖康之变
太多了,只能写一些分水岭的: 约公元前22世纪,夏王朝建立,华夏族形成。公元前840年,周召共和,中国三千年信史开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统一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中央集权的中华帝国形成,自此,中国统一是历史常态,中国分裂是历史变态。公元581年,隋文帝代周建隋,恢复华夏正统,首开“科举”的人才选拔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约1300多年。公元960年,宋太祖代周建宋,首开文官内阁制度,宋明两代一直沿袭,约600多年。公元1279年,忽必烈灭宋,华夏整体亡于当时还是异族的蒙古。公元1645年,多尔衮强令汉族易服改冠,有清一代民族压迫开始。文字狱迭起,中国民智衰退。 公元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成功。同年12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总统。翌年2月,清室退位,共和成功,中国2200多年的帝制结束。
http://tieba.baidu.com/f?kz=181201095 很详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948640.html?si=1
你买本中国通史看看 就什么都有了。。

1、涂山之会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又继续征伐三苗。他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权,取得了“夏后”的地位。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战败了。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2、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3、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4、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5、靖康之变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涂山之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巨鹿之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出使西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起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靖康之变
太多了,只能写一些分水岭的: 约公元前22世纪,夏王朝建立,华夏族形成。公元前840年,周召共和,中国三千年信史开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统一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中央集权的中华帝国形成,自此,中国统一是历史常态,中国分裂是历史变态。公元581年,隋文帝代周建隋,恢复华夏正统,首开“科举”的人才选拔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约1300多年。公元960年,宋太祖代周建宋,首开文官内阁制度,宋明两代一直沿袭,约600多年。公元1279年,忽必烈灭宋,华夏整体亡于当时还是异族的蒙古。公元1645年,多尔衮强令汉族易服改冠,有清一代民族压迫开始。文字狱迭起,中国民智衰退。 公元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成功。同年12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总统。翌年2月,清室退位,共和成功,中国2200多年的帝制结束。
http://tieba.baidu.com/f?kz=181201095 很详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948640.html?si=1
你买本中国通史看看 就什么都有了。。
太多了,只能写一些分水岭的: 约公元前22世纪,夏王朝建立,华夏族形成。公元前840年,周召共和,中国三千年信史开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统一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中央集权的中华帝国形成,自此,中国统一是历史常态,中国分裂是历史变态。公元581年,隋文帝代周建隋,恢复华夏正统,首开“科举”的人才选拔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约1300多年。公元960年,宋太祖代周建宋,首开文官内阁制度,宋明两代一直沿袭,约600多年。公元1279年,忽必烈灭宋,华夏整体亡于当时还是异族的蒙古。公元1645年,多尔衮强令汉族易服改冠,有清一代民族压迫开始。文字狱迭起,中国民智衰退。 公元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成功。同年12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总统。翌年2月,清室退位,共和成功,中国2200多年的帝制结束。
http://tieba.baidu.com/f?kz=181201095 很详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948640.html?si=1
你买本中国通史看看 就什么都有了。。

中国古代历史简要大事表1、涂山之会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又继续征伐三苗。他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权,取得了“夏后”的地位。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战败了。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2、秦灭六国之战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统一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3、曹丕篡汉曹丕篡汉又称曹丕废汉称帝、曹丕代汉,指的是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代汉自立的事件。汉朝末年,皇权衰落,群雄割据。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丞相,掌握汉末实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死后,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虽然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从不敢登上皇帝的宝座。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 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为了保住性命,汉献帝不得不把皇帝的玉玺交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延康元年(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三国时代的魏朝正式建立。至此,历12帝,195年的东汉王朝名实俱亡。4、崖山海战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 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在冷兵器时代的东亚季风区,集权农业帝国或许是文明延续的最优选择。5、清兵入关清兵入关是指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满洲贵族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击败李自成、攻占京师(今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七日,满洲贵族调满、蒙、汉兵,几乎倾巢出动,由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南下。此次清军的行军路线,仍采用过去入关侵明的者路,即绕过山海关,由长城突入。四月十五日,清军进至翁后(今辽宁阜新附近),接到镇守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的“乞师”书,立刻改道向山海关进军。山海关,依山临海,形势险要,是明长城东部的”个重要关口。吴三桂在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他已率精锐入山海关,李自成曾对其招降,不允,双方发生激战。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数干骑兵进逼山海关西罗城下,城北翼一支明军起义归顺李自成,山海关城陷在即。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起义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随后逐渐建立了对全中国的统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涂山之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六国之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丕篡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崖山海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兵入关
武王伐纣,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陈胜吴广,西汉匈奴,东汉分裂,五胡十六国,隋唐统一,黄巢起义,五代十国,宋元明清,鸦片战争。

1、涂山之会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又继续征伐三苗。他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权,取得了“夏后”的地位。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战败了。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2、秦灭六国之战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统一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3、曹丕篡汉曹丕篡汉又称曹丕废汉称帝、曹丕代汉,指的是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代汉自立的事件。汉朝末年,皇权衰落,群雄割据。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丞相,掌握汉末实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死后,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虽然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从不敢登上皇帝的宝座。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 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为了保住性命,汉献帝不得不把皇帝的玉玺交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延康元年(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三国时代的魏朝正式建立。至此,历12帝,195年的东汉王朝名实俱亡。4、崖山海战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 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在冷兵器时代的东亚季风区,集权农业帝国或许是文明延续的最优选择。5、清兵入关清兵入关是指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满洲贵族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击败李自成、攻占京师(今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七日,满洲贵族调满、蒙、汉兵,几乎倾巢出动,由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南下。此次清军的行军路线,仍采用过去入关侵明的者路,即绕过山海关,由长城突入。四月十五日,清军进至翁后(今辽宁阜新附近),接到镇守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的“乞师”书,立刻改道向山海关进军。山海关,依山临海,形势险要,是明长城东部的”个重要关口。吴三桂在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他已率精锐入山海关,李自成曾对其招降,不允,双方发生激战。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数干骑兵进逼山海关西罗城下,城北翼一支明军起义归顺李自成,山海关城陷在即。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起义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随后逐渐建立了对全中国的统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涂山之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六国之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丕篡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崖山海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兵入关
武王伐纣,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陈胜吴广,西汉匈奴,东汉分裂,五胡十六国,隋唐统一,黄巢起义,五代十国,宋元明清,鸦片战争。
武王伐纣,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陈胜吴广,西汉匈奴,东汉分裂,五胡十六国,隋唐统一,黄巢起义,五代十国,宋元明清,鸦片战争。

中国古代朝代重大历史事件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周语》)。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韦、顾、昆、吾等夏的盟国,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后又在有娀之墟与鸣条两次大败夏桀军队。成汤回师毫邑后,便正式即位为王,各路诸侯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立。成汤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后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经仲壬至太甲几代执政时间都很短,商朝的大权实际掌握于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后,不遵先法,胡作非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过,伊尹又亲迎太甲回来继续执政,商的统治又呈现出清明气象。太甲死后,传位于其子沃丁,其后历经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统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执政期间,商朝才再度兴盛起来,出现了继成汤之后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称太戊为“中宗”。商朝中期的几百年间,历代统治者由于朝廷内部的分争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次迁都:仲丁自毫迁于嚣;河檀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奄;盘庚自奄迁殷。自盘庚迁都到殷起,商朝的国势又开始上升。武丁即位后,大力选拔人才,任用傅说、甘盘、祖已等贤能志士,征服了周围的各方国,大大的扩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为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段时间,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达到商朝后期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武丁之后的商朝,开始逐渐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继即位后,在政治上没有才能,又荒淫无道,致使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后的六个国王(廪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则比祖甲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帝辛(商纣王)时,商王朝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爱美女妲己,将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废除贬斥,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为此,不仅朝中大臣、贵族反对纣王,而且诸侯和各方国也于商王朝离心离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领导下,在牧野一举击溃商军,从而结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统治。商王朝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我们考古出土的殷墟遗址来看,商朝已完全脱离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为定居。在殷墟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龟甲及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阳发现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这说明商朝的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龟甲上发现的甲骨文,被普通认为是商时代的文字,这是我们今天可以识别的最早的中国象形文字,为我们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商王朝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约四百九十六年。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邗、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共同讨伐商纣。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武王死后,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权。在他的统治下,周消灭了各个叛乱势力,东迁国都于“雒邑”,加强了对东方诸部的统治。分封周室亲戚及有功大臣为诸侯。建立“周刑”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开始走向繁荣。西周自成王,经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扩张的时期。成王时代周公旦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开始了南征。十九年,昭王亲率大军伐楚,但却因不得民心而失败了,昭王也死于南方。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对人民大肆压迫,却又禁止人们议论国事,致使人民怨声载道。最后,愤怒的人民冲入王宫,赶走了厉王,结束了厉王的残暴统治。至此,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落。厉王逃走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司马迁著《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自此中国才有了准确的纪年)。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国王行使权力长达十四年。逃亡的周厉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宣王是位开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为辅,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贤臣,使得国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统治,各国诸侯纷纷来朝见周天子,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宣王中兴”。然而,中兴的局面并没有长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与厉王一样,他也是昏庸之君。他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当犬戎举兵大举进攻的时候,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竟没有一个诸侯发兵相救。幽王兵败,死于骊山脚下。他死后,申侯、鲁侯和许文公拥立宜臼为平王。平王东迁,史称“东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灭亡。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 已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西周王朝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东周时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以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大。楚楚国是三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的一个国家,它在周初曾参加了武王发纣的战争,后得到周的封号,居楚地丹阳(今湖北姊归县)。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前七零四年,楚君熊通字号为武王,有地千里。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华夏各诸侯经常发生一些战事。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齐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以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 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公元前六七九年,齐国以称霸北方。后来,齐国又于前567年消灭了东夷大国——莱,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晋晋国原处于戎狄游牧地区,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吴吴国是春秋中前期发展起来的新兴诸侯国家,它本是楚国的属国,但随着后来的强大逐渐脱离了楚国的统治。前五零六年,吴国打举进攻楚国。在战争中,吴国五战五捷攻破了楚国两百年经营的都城成郢(今湖北江陵),掠去大量的物资。这场吴楚大战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大战事,战争的结果使楚国受到空前的创伤,而吴国则渐渐取代了楚国的位置成为南方大国。越越国与吴国相同,都是楚的属国,但越的兴起比吴还要晚一些,直至允常执政时期,越主才始称为王。在此之后,越王在楚的旧臣文种和范蠡的协助下,击退来犯的吴国。后吴王夫差任又用吴子胥为将,大胜越国,使之臣服。但越王勾践并不甘心失败,他住于薪柴之中,并每日尝一次苦胆,以示不忘国仇。经过几年的准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成为继吴之后的又一个南方大国。秦在几大强国中,秦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秦成为春秋时期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秦穆公执政期间,曾任用谋臣百里溪,使秦国强盛一时。但秦国地处中原之北,与戎狄、羌等北方诸族混居,故华夏诸侯一直以秦为戎狄国,禁止其会盟中原,而这却给了秦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到后来战国时期,秦才能以强大的实力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公元前365,商鞅变法公元前221,秦统一六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统一的规定;(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4)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分布焚书令,实行“焚书坑儒”;(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公元前209,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a.秦的暴政 b.徭役繁重 c.赋税沉重 d.刑法残酷 e.秦二世更加残暴。(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而误期,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被迫举行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政权的地点:陈建;历史作用: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公元前207,巨鹿之战,刘邦攻入咸阳,秦朝覆灭公元前202,刘邦建立西汉公元前138,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漠北战役,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武帝大一统措施:(1)政治上:削弱诸候国的势力,诸候国越分越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3)文化上:在长安举办大学,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4)军事上:反击匈奴,巩固了国家的大统一。(5)民族关系上:张骞出使西域,进一步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公元前60,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公元9,西汉灭亡公元25,刘秀建立东汉公元75,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166,古罗马派使臣访问洛阳200,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208,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220,魏国由曹丕建立,标志东汉灭亡221,蜀国由刘备建立222,孙权称王,吴国。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29,孙权称帝230,孙权派人访问夷洲,也就是台湾。266,司马炎建立西晋280,统一三国316,西晋灭亡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1)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体迅速腐朽;(2)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西晋的皇帝纷纷起兵争夺皇帝,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总之,西晋的灭亡是因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不断激化而发生的。317,司马睿建立东晋376,前秦王苻坚统一黄河流域383,淝水之战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开发的情况怎么样?有何影响?原因:(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小,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情况:(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恳为良田;(2)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你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3)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4)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的开发。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4世纪后期,北魏建立439,北魏统一黄河流契丹族辽(契丹国)10世纪初阿保机(辽太祖)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族)与北宋签订澶洲之盟,此后双方保持长时间和平局面;后被金灭亡。汉族北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今开封)1127年被金灭亡。党项族西夏11世纪前期元昊与北宋议和;后被蒙古军灭亡。女真族金12世纪初期阿骨打(金太祖)兴庆(今银川)后被蒙古军灭亡。汉族南宋1127年赵构(宋高宗)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与金议和,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于1276年被元军灭亡。蒙古族蒙古国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元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大都(今北京)元灭南宋后不久统一,结束了唐后期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1368年被明军灭亡。女真族后金1616年努尔哈赤赫图阿拉(后迁盛京)满洲清1636年皇太极盛京(后迁北京)1644年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下)2007-10-27 16:025元世祖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哪些?答:农业:(1)多次下令禁上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2)治理黄河;(3)推 棉花的种植。6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中书省制度这一制度的内容如何?有何影响?答:内容:(1)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2)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3)加强对琉球的管辖。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从此,行省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6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元朝统一后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和。(1)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4)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7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名称、时间、发明过程和影响)是什么?宋元时期我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名称时间发明过程影响造纸术西汉用麻做的纸,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东汉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印刷术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术北宋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后,我国刊登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北宋时,毕升又发明了话字印刷术。指南针战国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唐代中期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领先世界的科技有: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十二气历”)
一 、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1.8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约0.5-0.7万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0.4-0.5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二、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070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三、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 东汉建立73年 班超出使西域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 官渡之战208年 赤避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 魏国建立221年 蜀国建立222年 吴国建立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263年 魏灭蜀265年 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 东晋灭吴3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 东晋建立383年 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 南朝宋建立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581年 隋朝建立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 北宋建立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 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 元灭南宋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清(1636年到1911年)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8年 戊戌变法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秦以前的就不说了:楚汉之争西汉七国之乱王莽窜汉东汉黄巾之乱三国赤壁之战西晋八王之乱东晋淝水之战唐武则天称帝宋靖康之乱明朱棣靖难土木之变清三藩之乱准格尔部之乱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大一点的么,大泽乡起义啊,三国战乱啊,黄巾军起义啊,安史之乱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封建集权

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周语》)。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韦、顾、昆、吾等夏的盟国,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后又在有娀之墟与鸣条两次大败夏桀军队。成汤回师毫邑后,便正式即位为王,各路诸侯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立。成汤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后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经仲壬至太甲几代执政时间都很短,商朝的大权实际掌握于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后,不遵先法,胡作非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过,伊尹又亲迎太甲回来继续执政,商的统治又呈现出清明气象。太甲死后,传位于其子沃丁,其后历经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统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执政期间,商朝才再度兴盛起来,出现了继成汤之后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称太戊为“中宗”。商朝中期的几百年间,历代统治者由于朝廷内部的分争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次迁都:仲丁自毫迁于嚣;河檀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奄;盘庚自奄迁殷。自盘庚迁都到殷起,商朝的国势又开始上升。武丁即位后,大力选拔人才,任用傅说、甘盘、祖已等贤能志士,征服了周围的各方国,大大的扩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为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段时间,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达到商朝后期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武丁之后的商朝,开始逐渐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继即位后,在政治上没有才能,又荒淫无道,致使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后的六个国王(廪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则比祖甲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帝辛(商纣王)时,商王朝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爱美女妲己,将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废除贬斥,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为此,不仅朝中大臣、贵族反对纣王,而且诸侯和各方国也于商王朝离心离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领导下,在牧野一举击溃商军,从而结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统治。商王朝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我们考古出土的殷墟遗址来看,商朝已完全脱离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为定居。在殷墟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龟甲及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阳发现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这说明商朝的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龟甲上发现的甲骨文,被普通认为是商时代的文字,这是我们今天可以识别的最早的中国象形文字,为我们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商王朝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约四百九十六年。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邗、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共同讨伐商纣。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武王死后,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权。在他的统治下,周消灭了各个叛乱势力,东迁国都于“雒邑”,加强了对东方诸部的统治。分封周室亲戚及有功大臣为诸侯。建立“周刑”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开始走向繁荣。西周自成王,经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扩张的时期。成王时代周公旦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开始了南征。十九年,昭王亲率大军伐楚,但却因不得民心而失败了,昭王也死于南方。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对人民大肆压迫,却又禁止人们议论国事,致使人民怨声载道。最后,愤怒的人民冲入王宫,赶走了厉王,结束了厉王的残暴统治。至此,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落。厉王逃走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司马迁著《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自此中国才有了准确的纪年)。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国王行使权力长达十四年。逃亡的周厉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宣王是位开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为辅,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贤臣,使得国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统治,各国诸侯纷纷来朝见周天子,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宣王中兴”。然而,中兴的局面并没有长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与厉王一样,他也是昏庸之君。他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当犬戎举兵大举进攻的时候,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竟没有一个诸侯发兵相救。幽王兵败,死于骊山脚下。他死后,申侯、鲁侯和许文公拥立宜臼为平王。平王东迁,史称“东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灭亡。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 已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西周王朝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东周时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以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大。楚楚国是三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的一个国家,它在周初曾参加了武王发纣的战争,后得到周的封号,居楚地丹阳(今湖北姊归县)。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前七零四年,楚君熊通字号为武王,有地千里。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华夏各诸侯经常发生一些战事。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齐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以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 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公元前六七九年,齐国以称霸北方。后来,齐国又于前567年消灭了东夷大国——莱,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晋晋国原处于戎狄游牧地区,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吴吴国是春秋中前期发展起来的新兴诸侯国家,它本是楚国的属国,但随着后来的强大逐渐脱离了楚国的统治。前五零六年,吴国打举进攻楚国。在战争中,吴国五战五捷攻破了楚国两百年经营的都城成郢(今湖北江陵),掠去大量的物资。这场吴楚大战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大战事,战争的结果使楚国受到空前的创伤,而吴国则渐渐取代了楚国的位置成为南方大国。越越国与吴国相同,都是楚的属国,但越的兴起比吴还要晚一些,直至允常执政时期,越主才始称为王。在此之后,越王在楚的旧臣文种和范蠡的协助下,击退来犯的吴国。后吴王夫差任又用吴子胥为将,大胜越国,使之臣服。但越王勾践并不甘心失败,他住于薪柴之中,并每日尝一次苦胆,以示不忘国仇。经过几年的准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成为继吴之后的又一个南方大国。秦在几大强国中,秦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秦成为春秋时期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秦穆公执政期间,曾任用谋臣百里溪,使秦国强盛一时。但秦国地处中原之北,与戎狄、羌等北方诸族混居,故华夏诸侯一直以秦为戎狄国,禁止其会盟中原,而这却给了秦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到后来战国时期,秦才能以强大的实力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公元前365,商鞅变法公元前221,秦统一六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统一的规定;(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4)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分布焚书令,实行“焚书坑儒”;(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公元前209,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a.秦的暴政 b.徭役繁重 c.赋税沉重 d.刑法残酷 e.秦二世更加残暴。(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而误期,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被迫举行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政权的地点:陈建;历史作用: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公元前207,巨鹿之战,刘邦攻入咸阳,秦朝覆灭公元前202,刘邦建立西汉公元前138,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漠北战役,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武帝大一统措施:(1)政治上:削弱诸候国的势力,诸候国越分越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3)文化上:在长安举办大学,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4)军事上:反击匈奴,巩固了国家的大统一。(5)民族关系上:张骞出使西域,进一步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公元前60,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公元9,西汉灭亡公元25,刘秀建立东汉公元75,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166,古罗马派使臣访问洛阳200,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208,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220,魏国由曹丕建立,标志东汉灭亡221,蜀国由刘备建立222,孙权称王,吴国。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29,孙权称帝230,孙权派人访问夷洲,也就是台湾。266,司马炎建立西晋280,统一三国316,西晋灭亡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1)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体迅速腐朽;(2)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西晋的皇帝纷纷起兵争夺皇帝,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总之,西晋的灭亡是因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不断激化而发生的。317,司马睿建立东晋376,前秦王苻坚统一黄河流域383,淝水之战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开发的情况怎么样?有何影响?原因:(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小,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情况:(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恳为良田;(2)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你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3)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4)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的开发。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4世纪后期,北魏建立439,北魏统一黄河流契丹族辽(契丹国)10世纪初阿保机(辽太祖)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族)与北宋签订澶洲之盟,此后双方保持长时间和平局面;后被金灭亡。汉族北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今开封)1127年被金灭亡。党项族西夏11世纪前期元昊与北宋议和;后被蒙古军灭亡。女真族金12世纪初期阿骨打(金太祖)兴庆(今银川)后被蒙古军灭亡。汉族南宋1127年赵构(宋高宗)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与金议和,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于1276年被元军灭亡。蒙古族蒙古国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元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大都(今北京)元灭南宋后不久统一,结束了唐后期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1368年被明军灭亡。女真族后金1616年努尔哈赤赫图阿拉(后迁盛京)满洲清1636年皇太极盛京(后迁北京)1644年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下)2007-10-27 16:025元世祖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哪些?答:农业:(1)多次下令禁上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2)治理黄河;(3)推 棉花的种植。6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中书省制度这一制度的内容如何?有何影响?答:内容:(1)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2)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3)加强对琉球的管辖。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从此,行省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6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元朝统一后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和。(1)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4)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7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名称、时间、发明过程和影响)是什么?宋元时期我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名称时间发明过程影响造纸术西汉用麻做的纸,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东汉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印刷术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术北宋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后,我国刊登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北宋时,毕升又发明了话字印刷术。指南针战国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唐代中期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领先世界的科技有: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十二气历”)
一 、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1.8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约0.5-0.7万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0.4-0.5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二、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070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三、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 东汉建立73年 班超出使西域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 官渡之战208年 赤避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 魏国建立221年 蜀国建立222年 吴国建立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263年 魏灭蜀265年 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 东晋灭吴3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 东晋建立383年 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 南朝宋建立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581年 隋朝建立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 北宋建立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 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 元灭南宋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清(1636年到1911年)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8年 戊戌变法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秦以前的就不说了:楚汉之争西汉七国之乱王莽窜汉东汉黄巾之乱三国赤壁之战西晋八王之乱东晋淝水之战唐武则天称帝宋靖康之乱明朱棣靖难土木之变清三藩之乱准格尔部之乱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大一点的么,大泽乡起义啊,三国战乱啊,黄巾军起义啊,安史之乱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封建集权
一 、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1.8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约0.5-0.7万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0.4-0.5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二、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070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三、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 东汉建立73年 班超出使西域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 官渡之战208年 赤避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 魏国建立221年 蜀国建立222年 吴国建立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263年 魏灭蜀265年 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 东晋灭吴3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 东晋建立383年 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 南朝宋建立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581年 隋朝建立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 北宋建立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 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 元灭南宋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清(1636年到1911年)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8年 戊戌变法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秦以前的就不说了:楚汉之争西汉七国之乱王莽窜汉东汉黄巾之乱三国赤壁之战西晋八王之乱东晋淝水之战唐武则天称帝宋靖康之乱明朱棣靖难土木之变清三藩之乱准格尔部之乱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大一点的么,大泽乡起义啊,三国战乱啊,黄巾军起义啊,安史之乱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封建集权

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悲壮的事件?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悲壮的历史事件有:岳飞尽忠风波亭、白起含冤而死、屈原自投汨罗江等等,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我们暂时就分享这么多。咱们一个个往下看。第一个便是岳飞尽忠风波亭 ,我们都知道岳飞是抗金名将,他的事迹人人皆知,如果皇帝重用岳飞,那么凭借着岳飞的能力,绝对可以收复大宋的江山,但是令人惋惜的是这么一位时时想着国家的英雄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这样的结局实在是令人感到心痛、感到惋惜。秦桧 便是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先是害怕岳飞的兵权,在一步步剥夺了岳飞的兵权后,又是一步步的迫害,最终导致岳飞被杀害。第二个事件就是白起含冤而死。白起相信大家都知道,是秦国的大将军,一身从来没有战败的历史,带领秦国的军队为秦国开疆拓土。可是在秦国后期攻打燕国的时候,明知道不可能取胜,白起劝说秦王不要出兵,可是秦王依然出兵,后来战败,秦王命令白起出征,白起不从,后来白起被以不听王命获罪而处死。这件事情真的很惋惜。第三个事件便是屈原自投汨罗江。说起屈原大家可能会想到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等等。其实屈原是一个很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他的建议一直不被楚王所采纳,楚王只让他做一些边缘化的工作,周赧王三十七年 白起率领大军攻下了出国的都城郢都 ,楚顷襄王 开始逃难,在这样的时刻下,屈原想到自己一生抗秦,可是到头来没有人呢采纳自己的建议,而楚国也被秦国所灭,万念俱灰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以自己不屈的精神表达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这些非常悲壮的事件就是,安史之乱,杨广篡位,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赵高乱秦,柴荣猝死, 靖康之耻。
靖康之变,白起坑杀40万赵兵,项羽乌江自刎,岳飞死亡,张自忠殉国 ,这些都是非常悲壮的事情。
邺城屠杀 ,岳飞被奸人所害,白起坑杀40万赵军,多尔衮的扬州10日,嘉定三屠等等。

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悲壮的历史事件有:岳飞尽忠风波亭、白起含冤而死、屈原自投汨罗江等等,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我们暂时就分享这么多。咱们一个个往下看。第一个便是岳飞尽忠风波亭 ,我们都知道岳飞是抗金名将,他的事迹人人皆知,如果皇帝重用岳飞,那么凭借着岳飞的能力,绝对可以收复大宋的江山,但是令人惋惜的是这么一位时时想着国家的英雄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这样的结局实在是令人感到心痛、感到惋惜。秦桧 便是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先是害怕岳飞的兵权,在一步步剥夺了岳飞的兵权后,又是一步步的迫害,最终导致岳飞被杀害。第二个事件就是白起含冤而死。白起相信大家都知道,是秦国的大将军,一身从来没有战败的历史,带领秦国的军队为秦国开疆拓土。可是在秦国后期攻打燕国的时候,明知道不可能取胜,白起劝说秦王不要出兵,可是秦王依然出兵,后来战败,秦王命令白起出征,白起不从,后来白起被以不听王命获罪而处死。这件事情真的很惋惜。第三个事件便是屈原自投汨罗江。说起屈原大家可能会想到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等等。其实屈原是一个很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他的建议一直不被楚王所采纳,楚王只让他做一些边缘化的工作,周赧王三十七年 白起率领大军攻下了出国的都城郢都 ,楚顷襄王 开始逃难,在这样的时刻下,屈原想到自己一生抗秦,可是到头来没有人呢采纳自己的建议,而楚国也被秦国所灭,万念俱灰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以自己不屈的精神表达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这些非常悲壮的事件就是,安史之乱,杨广篡位,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赵高乱秦,柴荣猝死, 靖康之耻。
靖康之变,白起坑杀40万赵兵,项羽乌江自刎,岳飞死亡,张自忠殉国 ,这些都是非常悲壮的事情。
邺城屠杀 ,岳飞被奸人所害,白起坑杀40万赵军,多尔衮的扬州10日,嘉定三屠等等。
这些非常悲壮的事件就是,安史之乱,杨广篡位,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赵高乱秦,柴荣猝死, 靖康之耻。
靖康之变,白起坑杀40万赵兵,项羽乌江自刎,岳飞死亡,张自忠殉国 ,这些都是非常悲壮的事情。
邺城屠杀 ,岳飞被奸人所害,白起坑杀40万赵军,多尔衮的扬州10日,嘉定三屠等等。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